無環(huán)斑褶菇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07
 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0419 圖 例 中文學名 無環(huán)斑褶菇 拉丁學名 Anellaria sepulchralis (Berk) Sing. 中文別名 安地拉斑褶菇 同物異名 Panaeolus antillarun(Fr.) Dennis Anellaria antillarum (Fr.) Hongo 圖 419 無環(huán)斑褶菇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褶側(cè)和褶緣囊體 分類地位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
            PRB.0419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
            無環(huán)斑褶菇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
            Anellaria sepulchralis (Berk) Sing.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安地拉斑褶菇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Panaeolus antillarun(Fr.) Dennis Anellaria antillarum (Fr.) Hongo  | 
            圖 419 無環(huán)斑褶菇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褶側(cè)和褶緣囊體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傘菌目、鬼傘科、斑褶菇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體較小。菌蓋直徑3-5(7)cm,半球形至近鐘形,后期稍開展,表面污白或污土黃色,中部稍有皺紋,具放射狀細條紋,濕時粘,干燥時中部似有細小龜裂,邊緣延伸,菌肉中部稍厚,白色至污白色。菌褶較密,直生,初期灰白色,后呈黑色且邊緣白色粉末狀,呈花斑紋,不等長。菌柄柱形,長10-20cm,粗0.5-1.2cm,表面污白至淺土黃色,具纖毛狀縱條紋,被微細粉末至光滑,空心,基部有白色菌絲體。孢子近長卵形或?qū)挋E圓形,黑色,光滑,13-20μm×10-12μm。褶側(cè)囊體與褶緣囊體近似紡錘狀至近棒形,32-50μm×15-20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
            生于牛、馬糞及肥沃地上,單生或群生或散生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新疆、內(nèi)蒙古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懷疑有毒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