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編號 | 
            PRB.0418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半卵形斑褶菇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Anellaria semiovata (Sow. : Fr.) Pers. et Denn.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大花褶傘、牛屎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Panaeolus separalua (L. : Fr.) Quél.  | 
            圖 418 半卵形斑褶菇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 褶側(cè)囊體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傘菌目、鬼傘科、斑褶菇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體一般中等。菌蓋直徑一般4cm,有時可達(dá)8cm,近圓錐形、鐘形至半球形,頂部有的略帶土黃色,光滑而粘,有時龜裂。菌肉污白色。菌褶初期灰白,后期呈現(xiàn)灰黑相間的花斑,直生,稍密,長短不一。 菌柄圓柱形, 長10-25cm,粗0.4-1.2cm,白色至污白色,頂部有縱條紋,菌環(huán)以下漸增粗, 內(nèi)部松軟變空心。菌環(huán)膜質(zhì)生柄之中、上部。孢子印黑色。孢子褐色,光滑、橢圓形或卵圓形,17-22.5μm×10-12.5μm。褶側(cè)囊體淡黃色至黃褐色,瓶狀或棒狀,30.6-51μm×11.4-15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夏秋季在草地,林中空地牛、馬糞上單生或群生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臺灣、甘肅、陜西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、四川等地區(qū),多見于高山牧場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此菌有毒,中毒后可引起幻覺反應(yīng)。此種在青藏高原的松潘草地多見,而在內(nèi)蒙古草原卻未發(fā)現(xiàn)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