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編號 | PRB.0263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圈托鵝膏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Amanita ceciliae (Berk. & Br.) Bas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金疣鵝膏、圈托柄菇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Amanita inaurata Secr. Amanitopsis strangulate (Fr.) Roze
 | 圖 263 圈托鵝膏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傘菌目、鵝膏菌科、鵝膏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。菌蓋直徑5-13cm,初期鐘形,后半球形至平展,淡土黃色至灰褐色,具灰褐色至灰黑色易脫落的粉質(zhì)顆粒,稍粘,邊緣具明顯條紋。菌肉白色,薄。菌褶白色或稍帶灰色,較密,離生,不等長。菌柄細長,圓柱形,長11-18cm,粗1-2cm,上部白色,下部帶灰色,具深色纖毛狀小鱗片并往往形成花紋,內(nèi)部松軟至空心,基部稍膨大。菌托由2-3圈深灰色粉質(zhì)環(huán)帶組成。孢子印白色。孢子無色,近球形、光滑,12-15μm×10-12μm,非糊性反應(yīng)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單生或散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河北、吉林、安徽、江蘇、福建、云南、海南、廣東、西藏、四川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此種可食用。同角鱗灰鵝膏菌比較相似,但后者菌蓋邊緣無條紋,或老后有不明顯的條紋,菌托由數(shù)圈黑色顆粒組成,并有膜質(zhì)菌環(huán)。另外,與松、杉等樹木形成外生菌根。據(jù)記載,此菌能抗?jié)裾睢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