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橙蓋鵝膏菌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06
核心提示:編號(hào) PRB.0262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白橙蓋鵝膏菌 拉丁學(xué)名 Amanita caesarea (Scop. : Fr.) Pers. ex Schw. var. alba Gill. 中文別名 白橙蓋傘白色變種 同物異名 圖 262 白橙蓋鵝膏變種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 分類地位 傘菌目、鵝膏菌科、鵝膏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(shí)體白色,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(hào) | PRB.0262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白橙蓋鵝膏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Amanita caesarea (Scop. : Fr.) Pers. ex Schw. var. alba Gill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白橙蓋傘白色變種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 | 圖 262 白橙蓋鵝膏變種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傘菌目、鵝膏菌科、鵝膏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(shí)體白色,大型。菌蓋直徑7-20cm,初期卵圓形至鐘形,后漸平展,白色至乳白色,往往中部凸起并帶淡土黃色,光滑,邊緣具明顯條紋。菌肉白色至乳白色。菌褶白色,寬,稍密,離生,不等長(zhǎng)。菌柄圓柱形,長(zhǎng)8-18cm,粗1-2cm,白色,光滑或具纖毛狀鱗片,內(nèi)部松軟至空心。菌環(huán)生柄上部,白色,下垂,上面有細(xì)條紋,易脫落。菌托大,呈苞狀,有時(shí)破裂成片附著在菌蓋表面。孢子印白色。孢子無色,光滑,寬橢圓形至卵圓形,11-126μm×8.7-10μm,非糊性反應(yīng)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單生,散生或群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黑龍江、江蘇、福建、安徽、四川,云南、西藏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(jì) 用 途 | 此種可食、味道較好。形態(tài)與劇毒的白毒傘、鱗柄白毒傘比較相似,其主要區(qū)別是后兩種子實(shí)體較細(xì)弱,菌蓋邊緣無條紋,菌托及孢子均較小。采食時(shí)要特別注意。又是樹木的外生菌根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