絨柄地勺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10-09
 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1268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絨柄地勺 拉丁學(xué)名 Spathularia velutipes Cooker et Fariow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圖 1268 絨柄地勺菌 : 1. 子囊果, 2. 孢子, 3. 子囊及側(cè)絲 分類地位 蠟釘菌目、地舌菌科、地勺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囊果小,黃色,肉質(zhì),高3-8cm。有子實(shí)層部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
            PRB.1268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絨柄地勺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Spathularia velutipes Cooker et Fariow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圖 1268 絨柄地勺菌 : 1. 子囊果, 2. 孢子, 3. 子囊及側(cè)絲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蠟釘菌目、地舌菌科、地勺菌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囊果小,黃色,肉質(zhì),高3-8cm。有子實(shí)層部分黃色至檸檬黃色,縱立扁平呈勺狀,或扁平倒卵形,延生至菌柄兩側(cè),往往呈波狀或有輻射狀皺紋或棱紋,長2-5cm,寬1-3cm。菌柄近柱形或稍有扁平,長2-5.5cm,污黃色或暗金黃色,有密生細(xì)絨毛,后期絨毛似脫落而近平滑。子囊棒狀,80-130μm×11-12.5μm。孢子無色,在子囊中成束,多行排列,棒形至線形,35-50μm×2.1-3μm。側(cè)絲線形,粗約2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夏秋季生于云杉,松等針葉林中地上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陜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西藏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可能食用。  | 
        
    
    
#p#分頁標(biāo)題#e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