粒皮馬勃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10-06
 
核心提示:編號(hào) PRB.1182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粒皮馬勃 拉丁學(xué)名 Lycoperdon umbrinum Pers.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圖 1182 粒皮馬勃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孢絲 分類(lèi)地位 馬勃菌目、馬勃菌科、馬勃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(shí)體?=?嫘位蟯勇菪危?本?.5-4.5cm,高3-5.5cm,不孕基部發(fā)達(dá)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(hào) | 
            PRB.1182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粒皮馬勃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Lycoperdon umbrinum Pers.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圖 1182 粒皮馬勃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孢絲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(lèi)地位 | 
            馬勃菌目、馬勃菌科、馬勃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(shí)體小。近梨形或陀螺形,直徑2.5-4.5cm,高3-5.5cm,不孕基部發(fā)達(dá),初期白色,后呈淺褐色,蜜黃色至茶褐色及淺煙色,外包被粉粒狀或小剌粒,不易脫落,老時(shí)僅有部分脫落露出光滑的內(nèi)包被。孢體青黃色,最后呈粟色。孢子球形,由青黃變至色,3.7-6μm。有小刺和短柄。孢絲長(zhǎng),褐色,不分枝,粗 3-7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,偶生腐木上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吉林、河北、陜西、甘肅、四川、青海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貴州、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、西藏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幼嫩時(shí)可食用,據(jù)報(bào)道試驗(yàn)用菌絲體深層發(fā)酵培養(yǎng)。其孢子粉可藥用,有消炎止血作用。  | 
        
    
    
#p#分頁(yè)標(biāo)題#e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