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蓋采孔菌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9
 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1021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毛蓋采孔菌 拉丁學(xué)名 Hapalopilus fibrillosus (Karst.) Bond et Sing. 中文別名 紅蓋多孔菌 同物異名 Polyporus fibrillosus Karst. 圖 1021 毛蓋采孔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、多孔菌科、采孔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體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
            PRB.1021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毛蓋采孔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Hapalopilus fibrillosus (Karst.) Bond et Sing.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紅蓋多孔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Polyporus fibrillosus Karst.  | 
            圖 1021 毛蓋采孔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非褶菌目、多孔菌科、采孔菌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,一年生,無柄,單生或疊生,新鮮時伸展扁平,柔軟濕潤,近肉質(zhì),半圓形,扇形或近似雞冠形,干后硬而脆,邊緣放射狀起伏及波狀,3-6.5×5-10cm,厚0.5-1cm。菌蓋赭紅或赤橙色,具不明顯的同心輪紋,干后色變暗,輪紋明顯,邊緣薄銳,而色淡。菌管單層,長1-5mm,色較蓋淺。管孔圓形、近圓形或多角形,有時呈長橢圓形,每毫米1-3個,多為兩個,后期管壁稍破裂呈淺齒狀。孢子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稍彎曲,無色,平滑,5-6.5μm×2.5-3.5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生于針葉樹枯立木、伐木樁、原木、鐵路枕木上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新疆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屬木腐菌,引起木質(zhì)褐色腐朽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