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(tuán)核黃褐孔菌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9
 
核心提示:編號(hào) PRB.1016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團(tuán)核黃褐孔菌 拉丁學(xué)名 Xanthochrous rheades (Pers.) Pat. 中文別名 團(tuán)核褐孔 同物異名 Polyporus rheades Pers. 圖 1016 團(tuán)核黃褐孔菌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擔(dān)子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、多孔菌科、黃褐孔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(shí)體較大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(hào) | 
            PRB.1016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團(tuán)核黃褐孔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Xanthochrous rheades (Pers.) Pat.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團(tuán)核褐孔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Polyporus rheades Pers.  | 
            圖 1016 團(tuán)核黃褐孔菌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擔(dān)子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非褶菌目、多孔菌科、黃褐孔菌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(shí)體較大。菌蓋無(wú)柄,單生或迭生,扁半球形至馬蹄形,4-14 cm×5-20cm,厚2.5-7cm,紅褐色,幼時(shí)具密絨毛,后漸脫落近光滑,最后幾乎光滑,邊緣厚而鈍或波狀。菌肉黃褐色,或紅褐色,厚0.5-4cm,鮮時(shí)含水多,海棉質(zhì)變纖維質(zhì),有環(huán)紋。基部中央有菌絲團(tuán)核,直徑3-4cm,內(nèi)含白色菌絲束。菌管同菌肉色,長(zhǎng)0.4-3cm,管壁薄。管口多角形,每毫米2-3個(gè)。擔(dān)子棒狀, 具4小梗, 18-24μm× 5-6.5μm。菌絲罕分枝,有橫隔,粗3-10μm。孢子黃褐色,光滑,橢圓形,5.5-9μm×5-7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生于楊、桑、檉柳或柞木等活木立基部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寧夏、甘肅、陜西、新疆、云南、山西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青海、廣西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屬木腐菌,引起多種闊葉樹干基部白色腐朽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