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編號 | 
            PRB.0899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
            榆耳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
            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. Ito et Imai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榆蘑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圖 899 榆耳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 囊體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非褶菌目、皺孔菌科、榆耳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體較小或中等大,無菌柄,菌蓋初期近球形,呈半圓形,貝殼狀或扇形或盤狀,背著生,邊緣向內(nèi)卷,膠質(zhì),柔軟,有彈性,直徑2-10(13)cm,厚0.3-0.5cm,蓋面污白帶粉紅黃色,被短細絨毛,后期變暗褐色,干時呈淺咖啡色。子實層面粉肉色或淺土黃褐色,具曲折又近輻射狀的棱脈紋,表面往往似有粉末。干燥時淺赤褐色至琥珀褐色。菌肉淡褐色,半透明,菌絲近無色,具鎖狀聯(lián)合。子實層柵狀排列,擔子具4小梗。孢子無色,平滑,卵圓至橢圓形,6-8μm×0.7-4μm。囊體棒狀或近柱狀,43.7-140μm×4-15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
            生于榆(Ulmus)枯樹枝桿上。往往數(shù)個子實體生長一起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此種原發(fā)現(xiàn)于日本北海道、本州等地,1980年后在我國東北遼寧、吉林亦有野生的發(fā)現(xiàn)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可食用和藥用。遼寧民間用來治療痢疾等病癥。此種首先由我國遼寧地區(qū)有關(guān)單位馴化載培成功。 現(xiàn)栽培較廣并有加工產(chǎn)品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