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色頂枝瑚菌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2
 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0849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葡萄色頂枝瑚菌 拉丁學(xué)名 Ramaria botrytis (Pers.) Ricken 中文別名 葡萄色珊瑚菌、掃帚菌 同物異名 圖 849 葡萄色頂枝瑚菌 : 1. 子實(shí)體,2. 孢子,3. 擔(dān)子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、枝瑚菌科、枝瑚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(shí)體珊瑚狀,中等至大形,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
            PRB.0849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葡萄色頂枝瑚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Ramaria botrytis (Pers.) Ricken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葡萄色珊瑚菌、掃帚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圖 849 葡萄色頂枝瑚菌 : 1. 子實(shí)體,2. 孢子,3. 擔(dān)子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非褶菌目、枝瑚菌科、枝瑚菌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(shí)體珊瑚狀,中等至大形,高可達(dá)40cm,粗10-30cm,從柄上分出許多主枝,然后再分較多的叉枝,小枝頂部膨大叉狀,分枝密集,白色帶污黃色,枝端桃紅色至淡紫色。菌肉白色,質(zhì)脆,受傷不變色,子實(shí)層生枝表面。擔(dān)子棒狀,具4小梗,45-65μm×8.5-9μm。孢子光滑,長橢圓形,帶黃色,14-16μm×5-7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,散生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吉林、臺灣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可食用。其質(zhì)脆嫩,味鮮美而可口。據(jù)《云南食用菌》中記載,“具有和胃氣、祛風(fēng)、破血、緩沖等藥用效果”。另有報(bào)道,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達(dá)60%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