菱紅菇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1
 
核心提示:編號(hào) PRB.0763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菱紅菇 拉丁學(xué)名 Russula vesca Fr. 中文別名 細(xì)弱紅菇 同物異名 圖 763 菱紅菇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褶側(cè)囊體 分類地位 傘菌目、紅菇科、紅菇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(shí)體中等大。菌蓋直徑3.5-11cm,初期近圓形,后扁半球形,最后平展中部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(hào) | 
            PRB.0763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菱紅菇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Russula vesca Fr.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細(xì)弱紅菇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圖 763 菱紅菇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褶側(cè)囊體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傘菌目、紅菇科、紅菇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(shí)體中等大。菌蓋直徑3.5-11cm,初期近圓形,后扁半球形,最后平展中部下凹,顏色變化多,酒褐色、淺紅褐色、淺褐色或菱色等,邊緣老時(shí)具短條紋,菌蓋表皮短不及菌蓋邊緣,有微皺或平滑。菌肉白色,趨于變污淡黃色,氣味不顯著,味道柔和。菌褶白色,或稍帶乳黃色,密,直生,基部常分叉,褶間具橫脈,褶緣常有銹褐色斑點(diǎn)。菌柄長(zhǎng)2-6.6cm,粗1-2.8cm,圓柱形或基部略細(xì),中實(shí)后松軟,白色,基部常略帶變黃或變褐色。孢子印白色。孢子無(wú)色,近球形,有小疣,6.4-8.5μm×4.9-6.7μm。褶側(cè)囊體近梭形,54-80μm×6-11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夏秋季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散生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江蘇、福建、湖南、廣西、云南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可食用,且味不佳。含有異亮氨酸、亮氨酸、賴氨酸、蛋氨酸、苯丙氨酸、色氨酸、纈氨酸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。常食用有助于消化,增強(qiáng)體質(zhì)。據(jù)報(bào)道對(duì)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90%。與櫟、栗、樺、山毛櫸、松等樹(shù)木形成菌根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