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絲草菇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07
核心提示:編號(hào) PRB.0325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銀絲草菇 拉丁學(xué)名 Volvariella bombycina (Schaeff. : Fr.) Sing. 中文別名 銀絲菇 同物異名 Volvaria bombycina (Schaeff. : Fr.) Kummer 圖 325 銀絲草菇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褶側(cè)和褶緣囊體 分類地位 傘菌目、光柄菇科、草菇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(hào) | PRB.0325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銀絲草菇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Volvariella bombycina (Schaeff. : Fr.) Sing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銀絲菇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Volvaria bombycina (Schaeff. : Fr.) Kummer | 圖 325 銀絲草菇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褶側(cè)和褶緣囊體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傘菌目、光柄菇科、草菇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(shí)體中等至較大。菌蓋直徑4-9cm或更大,近半球形、 鐘形至稍平展,白色至稍帶鵝毛黃色,具銀絲狀柔毛,往往菌蓋表皮的邊緣延伸且超過(guò)菌褶。菌肉白色,較薄。菌褶初期白色后變粉紅色或肉紅色,密,離生,不等長(zhǎng)。菌柄近圓柱形,長(zhǎng)5-11cm,粗0.6-1.2cm,白色,光滑,實(shí)心,稍彎曲。菌托大而厚,呈苞狀,污白色或帶淺褐色,具裂紋或絨毛狀鱗片。孢子印粉紅色。孢子近無(wú)色,光滑,寬橢圓形至卵圓形,7-10μm×4.5-5.7μm。褶緣囊體近紡錘形,頂端鈍或尾狀,37.9-101μm×17.7-25μm。褶側(cè)囊體近似褶緣囊體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夏秋季主要在闊葉樹(shù)腐木上單生或群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河北、山東、福建、甘肅、云南、新疆、西藏、廣東、廣西、吉林、四川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(jì) 用 途 | 可食用,可人工栽培,但味道一般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