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黃鵝膏菌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06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0302 圖 例 中文學名 褐黃鵝膏菌 拉丁學名 Amanita umbrinolutea Secr.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Amanitopsis umbrinolutea (Secr.) Gilb. 圖 302 褐黃鵝膏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分類地位 傘菌目、鵝膏菌科、鵝膏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中等或較大。菌蓋直徑6-12cm,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PRB.0302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褐黃鵝膏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Amanita umbrinolutea Secr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Amanitopsis umbrinolutea (Secr.) Gilb. | 圖 302 褐黃鵝膏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傘菌目、鵝膏菌科、鵝膏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中等或較大。菌蓋直徑6-12cm,初期半球形至鐘形,后期近平展或中央凸或凹,表面光滑,灰褐色,靠邊緣有比較明顯的一圈黃色環(huán)帶,且有顯著的長條棱。菌肉白色,較薄,無明顯氣味。菌褶白色至污白帶黃,不等長,離生,褶緣似有鋸齒或色暗。菌柄細長,圓柱形,向下漸粗,長9-12cm,粗0.8-1.3cm,表面污白帶黃,上部有粗粉粒,向下有毛狀鱗片,無菌環(huán),內(nèi)部松軟至空心。菌托白色,苞狀,常有土黃色斑點。孢子光滑,無色,近圓球形,9.8-15μm×8-12.5μm,非糊性反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夏秋季在闊葉或針闊混交林地上散生或單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廣西、河南、西藏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記載可以食用。與樹木形成外生菌根。 |